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官方微博
您好,欢迎来到武汉市武东医院!
网站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
院长致辞
服务承诺
职能部门
医院文化
党务建设
医院动态
最新公告
院内新闻
媒体聚焦
科室介绍
心理科
麻醉科
精神一科
专家介绍
知名专家
精神科
药物依赖科
心理科
其他科室
临床研究
科研教学
专科建设
特色技术
资料下载
护理园地
护理介绍
护理动态
临床护理
天使风采
健康知识
法制宣传
常见疾病
科普文章
就医指南
就医须知
门诊指南
住院指南
医院交通图
医保政策
联系我们
专题专栏
财政预决算
创建三级甲等专科医院
两学一做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
专病介绍
精神分裂症
精神障碍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焦虑症
抑郁症
失眠症
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
植物神经紊乱障碍
癔症
神经症
恐惧症
疑病症
强迫症
糖尿病
肩周炎
小儿咳嗽
小儿腹泻
上消化道出血
健康知识
法制宣传
常见疾病
科普文章
医院动态
医药代表接待管理流程
魅力武东 科普先行
停诊通知
从创伤疗愈到危机预防--中国...
武汉市武东医院:解锁医学科普...
武汉市武东医院心理援助热线志...
风劲帆悬正可期 重任千钧再...
强化基础,凝聚共识,以学促干...
武汉市武东医院开展严重精神障...
春节停诊通知
就医指南
就医须知
门诊指南
住院指南
医院交通图
医保政策
联系我们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知识
>
科普文章
健康知识
打,未必成才
发布人:曹玉琳 日期:2015-04-08 点击次数:12074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她,是我上班后接触到的最小的一个患者,19岁的花样年纪,被送来医院的时候据说衣衫脏乱,头发因长年不洗而纠结在一起,一个人安静的躺在病床上,不动也不说话。我初次见到她是在第二天早上交班查房前,她已经在护士的协助下把洗漱干净,小女孩白白的皮肤,戴着一副眼镜,眼泪汪汪的,有着与精神科病房完全不相称的安静与单纯,斯斯文文的站在我面前。我说“你好,我是你的管床医生,我姓曹,能坐下来和你聊聊么?”她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就是这样一个安静的女孩子,我们很难想象为什么她会在半夜被父母送来精神科病房,但是通过和她的交流,我对她的成长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小女孩小的时候很开朗,喜欢读书,音乐,和同学相处也很好,总希望自己能给身边的朋友带去欢乐,因为在家里的时候她要听着父母无休止的争吵,还要在父亲工作不顺喝酒回家后忍受他的一顿谩骂甚至是拳脚相加,而每当这样的时候,母亲却作为旁观者在一旁无能为力的看着,因为母亲的阻拦可能带来的是更加狠辣的鞭打。终于有一天,小女孩忍受不住了,她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不愿意出门,更不想学习,每天躺在床上,特别饿的时候就吃点东西,然后就这样,不洗漱也不动的躺在床上,一天又一天,父母不知道因为什么,也没有特别在意,时间长了,觉得不对劲就来医院咨询,当医生说可能是精神问题后,父亲又担心被周围邻居知道没面子迟迟没有送来医院。直到小女孩不肯吃东西,父亲没有办法了,才在凌晨把她送来了医院,直到送来后还在医生和护士面前反复强调孩子没病,只是不爱说话,不爱动而已。我曾问过小女孩,你这么大了,跟你聊了很多发现你很懂事,就没有想过跟父亲深入的聊一聊。她的回答是,我们只要一对话,就是争吵,他永远不会听我说什么,也不会在意我怎么想。还记得小女孩入院后她的父亲第一次来看到,走进医生办公室,跟主管医生谈话时,说的一句话让我至今印象深刻:“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我终于理解为什么小女孩会说,父亲永远不会听我在说什么。
不知道,从何时我们有了这句话“不打不成才”,并被奉为教育孩子行之有效的方法。我相信大部分父母打孩子是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原因,可是我想问这些家长您是否完全的了解你的孩子;或许您的孩子就不是铁,是石头、水,那样的话,他怎么可能成为钢呢?
其实打本身的意义是一种强化,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角度,斯金纳曾总结过:强化有两种,一种是正强化,是由于一种新的刺激的加入增进了行为的出现频率;另一种是负强化,是由于某一刺激的撤销或减少而使行为频率增加。而负强化与惩罚不同,有些行为后果会使行为减少叫惩罚。斯金纳建议以消退取代惩罚的方法,提倡强化的积极作用。而现在的有些父母只从字面上偏激的理解,以为只要打了,孩子就不会走弯路,不会有问题。让孩子成才的方式不只一种,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成才之路也不会雷同;而强化的方式也不只是打这一种。鲁迅先生说过:“棍棒底下出奴才。”难道各位父母就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奴才”,或者是一个没有主见、不会独立思考的动物。就像这个小女孩一样,最后只能用无声的抗议甚至是精神崩溃这样惨痛的代价去换回父母的一点点反思么?
有家长会认为,不让我打孩子那我怎么教育我的孩子呢?那就换位思考、多沟通,想想假如你是孩子你的父母打你你会是怎样的感受。当我问小女孩,那你平时难过伤心时有自己的倾诉对象么?小女孩摇摇头:“父母不行,同学谁会想听你的哭诉呢?”听到这里我很心痛,没有父母的支持,又不想给同学朋友带来困扰,所以无助时只能憋在心里无法发泄,没有人告诉她该如何发泄,甚至没有人看的出她的无助与难过,包括自己的父母。我们说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每个人的成长过程经历也各不相同,但是每个不幸的精神科病人背后都有着相似的不幸的家庭背景,在家里得不到家庭的支持,在学校或者在工作中得不到朋友或同事的理解和协助,自己又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和发泄方式,造成压力的日积月累,精神的彻底崩溃,其实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四个字,理解与沟通,有时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做错,帮他们改正错误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思维方式,比千百次鼓棒效果要好的多,有时孩子的观点也可以帮助家长从你忽略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在不断的学习,想想作为家长的你是否也从孩子那里学到过什么呢?
理解,沟通做到位,不打也能成才。